不知不觉这周已经过去两天了,昨天下午去见了老甘之后回来路上去花城汇吃了个黑山牛肉汤,因为上午已经收到了周日的课酬,我终于是把课卖出去并顺利交付了,为了奖励一下自己,我决定去吃一顿牛肉汤,还是点了28一份的,选了三样。我喜欢他们家的辣酱,又香又不会太辣,牛肉汤也很有味。
吃完之后回到家里已经两点多了,坐一小会之后就又累又困了,直接躺到床上睡一个多小时,我已经一周没有休息了,周日凌晨更是加班写PPT到四点才睡觉。
昨天上午去了智慧城跟人聊活动合作,聊了半小时左右吧,就走了,我坐车都坐了一个小时,然后又坐一个小时的车回来。21号线的工作日发车频率是10分钟一趟,错过一次就要等10分钟,下错一次车又要等10分钟。如果我是急性子的话估计得抓狂。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瀚宝刚坐上电动车就感觉下雨了,我赶紧穿上了雨衣,天气预报说是这周基本上每天都下雨,所以还是不能侥幸,结果下午去接他的时候出门时没有雨就没带雨衣,一接到他就开始下雨了,还好早上给了把雨伞给他,不然连左手撑伞,右手开电动车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找个地方躲雨。
如果是前两年,如果是过这样的生活,我估计会有些小性子,但是现在这个时刻,我的内心是非常平静的,允许事情发生是中年人最应该修炼的心态,尽人事,听天命,尽力就好,不过于强求,人生不过三万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是来体验的,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昨天下午基本上就把这周的安排都定下来了,今天下午更是把周六的时间都给安排出去了。
这两周真的是我创业两年来最大的变化,之前一直都有阻滞的地方一下子就通了,无论是思想上的还是形势上的异或是业务上的感觉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我不知道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但我感觉这就是我的龙场悟道的时刻。
这只是开始,我还有很多需求雕琢的地方,还是有很多思想上的惰性,人要跳出来看自己是很难的,但是现在我起码真的做到了这一步了。
刚才在找晚上听的音乐,我现在最需求的是快速进入心流,把自己的效率提上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开着台灯戴着耳机听音乐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这周的事情很多,我是在用事情来推着自己去动起来,不让自己的脑子去偷懒,让别人来监督我,把flag立下来,让别人给我压力和动力。
最后,我自己定的闹钟是十二点前睡觉,我现在只能做到十二点到床上去,但是还是会到十二点半后才睡觉。这个事要写下来,促进自己去行动。
明天的面谈很重要,上午下午各一个合作的面谈,任一个成了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决定了,我要做deepseek培训!
从此以后请叫我:AI培训师东波哥😊。
上周六的早上醒来后躺在床上冥想,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要做ai培训**。
这不是说有人找我做培训或是有公司想跟我合作ai培训才这样想的。虽然这是诱因。
触发我这个想法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我老婆的公司给她们上了一节deepseek培训课,由他们的媒体部同事给她们上的。
她上完后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不知道上了个什么,就照着稿子念了一遍**。
可能现在很多的培训课就是这个水平吧,良莠不齐,导致很多人说现在的ai培训课就是割韭菜。
还有人说:**这还用学?不是有手就会吗**?
有人说:**网上的免费教程大吧,随便下载一个来看就行了**。
还有人说:**b站大把教程,很多收费的教程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如果是之前的我,很可能就被上面的种种声音劝退了。
但是现在我想通了,**与其让大家去上这种质量不高的课,上了跟没上一样的课,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高质量的课**?
在很多的技术圈子微信群里,大家是很鄙视那些用ai课割韭菜的人的,总觉得这种免费的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卖?
我为什么说我想通了?
我在冥想的时候拿这些问题来问自己,我得到了答案:
卖课就是割韭菜吗?
如果你是把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卖给别人,别人学了后并没有收获,买的东西完全没有使用价值或其它的价值,这是割韭菜。如果我卖的课确实让别人学到了东西或技能,对他的生活或工作有帮助。那就不是割韭菜?关键是让别人能清楚地感知自己得到了什么。
网上那么多免费的教程,我为什么还要来上课?
很多人经常有种误会:
我收藏了一篇干货文章我就会了。
我买了一套书,我就是看了。
我上了一节课我就懂了。
这都是幻觉,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我们在别人面前不愿意承认。
在我跟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我一看就懂,摸一遍就会的东西,别人是没办法达到这个效果的,还是会有很多问题问我。
原因就是我本身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有二十多年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学什么都会很快,别人可能看到很多的东西只能看表面,不理解内部是怎么样运转的。
我说过一句话:**聪明人之所以赚不到钱就是因为他总觉得别人和他是一样聪明的**。
学习这件事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有人就是学霸,有人就是学渣。但是小学的很多知识,大部分人还是能掌握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小学毕业后不断地重复学习重复运用。
我在all in AI创业之前就看到了AI将会是超过移动互联网的一波浪潮这个趋势,我知道往后的起码十年,这个世界都会被AI重塑,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掌握AI都不晚。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春节期间deepseek的爆火和出圈,让大家都能很方便地免费用上可以媲美chatgpt4能力的国产AI。得益于deepseek本身足够能打,所以AI的实用性大大地增强了,不再是紧跟技术潮流的个人或是公司才能用得上了。大家对deepseek的培训需求爆增,而很多之前搞chatgpt培训的团队也才刚刚把课程内容从chatgpt替换成deepseek,这个时间差上不会相差太多。
既然是市场强需求,那我把课程开发出来的话就是硬通货了,如果我的课程质量够硬,足够能打,那我是不愁没市场的。
说干当然是马上干,我先是准备好了课程的大纲和个人介绍资料。然后就开始打造我的课程了。
我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
我前两天去逛菜市场,我看到了很多的档口,卖鱼的有很多个,卖猪肉的也有很多个,卖菜的更多了。如果我要在那里做生意,是不是要找一个他们都不卖的货品才行呢?其实并不用,你就拿一个萝筐在那里一站,摆出价格的收款码就行了。
同样的道理,是不是别人都做了AI培训课,我就不能做了呢?当然不是,我只要有课程出来,能找到学员就行了。但是为了解决以上我听到的吐槽的问题,我想结合我自身的优势去做一个优质的课程(这不就是给自己上难度了吗?我是有追求的人。)
我的优势是有着20年的IT技术开发和管理的经验,有超过十年的作为讲师的经验,同时在游戏行业沉浸了十五年,有很多的游戏化思维,而且我踏踏实实地是学习研究了两年的AI相关的技术的。同时我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学生的种种问题和小技俩我可是门清,怎么让孩子真正掌握技能我是很有一套的。我还很认可费曼学习法,我要把费曼学习法融合到我的备课和课程流程中去。
在跟deepseek讨论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决定了我的课程特点
- 课程学习的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 融合游戏化思维,让我的课程充满乐趣和挑战。
- 强交互和即时反馈,让学习就像闯关打副本。
- 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在体验AI如何结合实际业务的过程,充分打开你的大脑,堪比脑机接口。
- 学完之后收获很多的AI小帮手、小工具,让你就像去粤西吃年例:只带了一箱黄老吉,但是吃了一顿海鲜大餐,还打包了很多菜回家,还能拿到主人家的红包。
所以这是一个让你觉得上了一天还想上第二天,让你全程不会想打瞌睡,一直很亢奋;然后还能真正地掌握使用AI工具的技能。
为了照顾到大家自由时间不多的客观情况,我打算开发一天的AI培训课,时长大概是七个小时,为了保证效果,学生规模最好是20个人起,最多200人。
目标很远大,怎么落地呢?
针对这个目标,我又和deepseek聊了很久,一开始它也想得很空很大,在我的一次次纠正和提出建议之后,它慢慢能按我想的给到我方案了。不得不说deepseek还是有点东西的,它能在我想到的方案基础上帮我想得更周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我想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了跟没学一样,没有获得感。
为此我想了很多个方案,最终决定使用AI来开发一个小工具,**让学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之前跟学完之后的变化**。
所以周末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开发好了第一个模块的课程:
开场互动:AI水平摸底。
为了把这个模块做好deepseek给我提了很多又大又空,成本又高,还不好操作的方案,都一一被我否决了,我本来想用简单的白板、纸笔的方式,但是deepseep却给了我一个我没想到的方案。这个方案充分利用到了市面上的AI平台的工具,又让整个交互更上一层楼。我感觉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案。放在AI培训界也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具体是什么方案,我先卖个关子,因为这是我的商业秘密。
我会继续更新我的课程开发进度,如果你也刚好有这块的培训需求,欢迎联系我。我会提供一个你想象不到的高质量的AI培训课。请扫下面的二维码加入群:
我的课程目前只规划了线下培训课,规模是20个人起,价格大概是1000块一个人一天起,量大的话可以再砍一刀。
我的课程会当成一个产品来打造,换言之就是我的这个课程有开发版、测试版、压力测试版、推广版、定制版。
我到时会招募一批试课朋友来帮我测试。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欢迎加入我的课程群,你不但可以成为我的学员,你还可以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想赚这个钱,只要你能帮我谈成客户,我跟你高比例分成。
我的想法是在我的课程能排满之前都是保持有优势的价格,直到排满了上不过来才会涨价筛选客户。所以想要的话就要趁早了。
如何讲好故事
# 讲故事是最重要的人生技能!
Matthew Dicks著有九本书,包括小说、摇滚歌剧,甚至漫画书。他的日常工作是小学老师,为个人和团队教授讲故事和公开演讲的技巧,客户包括 Slack、亚马逊、乐高和 Salesforce 等公司。
AI总结要点:
① 每个好故事都源于一个"五秒瞬间"的转变或感悟
②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应该形成对比
③ 故事必须有赌注(stakes) - 让读者/听众关心和好奇
④ 每天记录生活中值得讲述的时刻("人生作业")
转变是指一个人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而感悟是指一个人对某事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故事的目的是将这个瞬间清晰地呈现给听众,让他们与讲述者一起体验这种转变或感悟。
而要让故事有张力,必须有赌注(Stakes),有五个方法:
大象、水晶球、沙漏、背包、面包屑。
大象(Elephant)
在开头放置一个引人注意的重大事件,让读者立即意识到有重要的事情处于危险中
例子:在星球大战的开头,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正在攻击一艘小型宇宙飞船。观众即使不知道飞船上是谁,也会立刻为小型飞船的命运感到担忧。
水晶球(Crystal Ball)
预言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制造紧张感和担忧,即使这个预言不一定会成真。
在 Eileen 的故事中,Matthew 预言说:如果他没有处理好这件事,Eileen 可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哭出来,这会让她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都感到难堪。
沙漏(Hourglass)
在关键时刻刻意放慢叙事节奏,详细描绘场景、动作和心理,增强戏剧性和悬念。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低俗小说》中,经常使用沙漏技巧。 在一些暴力场景即将发生之前,他会切换到另一个场景,例如让角色去隔壁吃个汉堡,以此来延长观众的期待和紧张感。
背包(Backpack)
提前告知主角的计划或目标,让读者理解行动的意义,使读者投入情感。
在电影《十一罗汉》中,观众在角色进入赌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 因此,当计划出现偏差时,观众会为他们感到担忧。
面包屑(Breadcrumbs)
沿途留下信息线索,逐步揭示故事,维持读者好奇心
在一些侦探小说中,作者会在一开始就暗示房间里有一把枪,但没有说明这把枪的作用。 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会逐渐意识到这把枪的重要性,并猜测它最终将如何被使用。
其他实用技巧
1. 每一个故事都应该以地点和行动开始。地点可以激发想象力,而行动表明你的故事正在向前发展。
2. 要逐渐增加故事的悬念,不要在开头就全部交代
3. 加入个人元素增加共鸣
4. 对新事物说“是”可以让你接触到新的体验和故事。
5. "邻近性":通过讲述一个与主题、意义或信息相匹配的故事,来间接地传达想要表达的内容。
Matthew Dicks的一些建议:
坚持做“人生作业”,每天晚上回顾一天,找到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时刻,即使这个时刻看似平凡。即使你认为今天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也要坚持记录。
编程新手如何学会让cursor干活
现在假设你是公司的产品经理,你要带一个会编程的新手。你打算咋办?
是给他下个:"自己学学,然后把淘宝做出来的命令?"
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何况是cursor这个呆头鹅。
第一步,选择最好的模型给他
模型选择中选择sonnet-20241022这个模型
第二步,劝他自己先收集好信息,三思而后行
1. 劝他自己收集信息
cursor是能收集上下文的,选择composer的normal模式,会读取大量上下文,或者用codebase作为上下文
假如你看不懂上面的名词,那就问问cursor是什么意思
2. 劝他不懂时候问你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分解任务。为什么?因为你无法为复杂任务补充给cursor全部信息,你必须将任务拆解了,为每个步骤补充信息就好了。
每个小任务运行时候prompt最后最好加一句: "你缺少什么信息,或者什么不确定的时候,务必问我。"
然后尝试去学习,并回答他的问题,通过这个对编程的世界有点了解。
第三步,为他上个保险
学会用github的保存功能,这样什么时候他写错代码了,你可以回退。
第四步,认识个懂编程的朋友
假如你有个有耐心的编程朋友,让他帮你克服难关。假如你没有,那就找一个。
切换职业,说到底涉及到个人的转变。
成为一个好的程序员,不仅仅是技术上学到,心态上也要转变。没有太多捷径可走。
cursor目前来说不是那种能让你某个部分重新发育,增长10厘米的赛博春药。
最后的假期
这是一部女主因为医院误诊为绝症而决定把自己的钱花光,好好去体验之前想做而又没有做的事的影片
片中的女主因为感觉时日无多而更加用力地去体验人生,为自己身边的人带来激励,同时又在不断地成长
最后喜剧收场,她爱的人刚好也爱她,而且最后为她带来了她没有得绝症的好消息,同时在最后的假期中结识的人脉也为她实现自己的梦想助力很多。
2024年12月23日
今天是周一,早上刷到一个视频,说人生升维的,我觉得不错,然后去找到了他的完整版视频
在B站上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本来早上就趴着眯了一个小时,再看一个小时的视频,基本上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里面说到四句话:
一、起心N维在无穷
二、存在至简正弦涌
三、一切呈现投影重
四、零维全息万有中
这个演讲者叫刘丰,在墨尔本的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上的分享。
2025年应该怎么用大模型
2025年了,模型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更不需要去记提示词技巧和框架了,写提示词不再是一个多专业的活,核心就记住三点半:
核心要点
1.Context(上下文):-问题所需要的上下文信息,千万别以为模型会读心术,一定要把相关信息都提供-长度不要太长,因为长度越长效果越差-不同模型对长度要求有区别,多试试就知道了
2.Instruction(指令):-你想要模型做什么要说清楚-如果自己都没想清楚,就先临时开个会话和模型闲聊-让它帮你梳理清楚后,再新开会话输入你的指令和上下文
3.Atom(原子化):-每次的任务要小,不要想让模型一次完成太多任务-上下文要完整独立,在你的会话中把这次任务的上下文都提供清楚
4.CoT(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对于大语言模型来说已经慢慢成了基本技能-尤其是推理模型,已高于人类平均水平-如果你明确知道最优步骤,就写上-不确定就让模型写,不满意就让模型改进-还不满意就新开会话或者换模型再试试
上下文完整性说明
上下文完整独立的意思就是在一次会话中,你包含了AI生成所需要的完整内容,并且确保不会因为AI应用程序的能力限制而影响。
以写报告为例:-如果报告中需要参考资料1、2、3,这些参考资料的完整部分或者关键部分要在会话中完整包含-如果参考资料是URL,由于ChatGPT等应用无法访问URL,就无法有效把URL作为上下文的一部分-如果在前几轮会话中放了参考资料,持续问答增加会话后,AI可能会因为上下文窗口长度限制而自动截断前面的内容
判断独立完整的标准:你的提示词放到任何模型任何AI应用,信息都是完整的,不会因为AI应用的能力限制而导致内容缺失。
实用技巧分享
为了保持对话不被污染,我的做法是:
1.保持主对话过程极其单一2.另外开1-2个旁支对话窗口用来问相关问题3.问清楚后,用简洁、明确的问题,把旁支问题转进主对话
这种方法虽然会丢失一些上下文,但避免了主对话里掺杂太多相关问题、次要问题甚至有误导的问题。
这种AI提问技巧,其实来自于客户咨询设计的经验:我们不会一根筋只聊"某某某怎么设计",还会聊生意、用户、执行等等,话题涵盖了深度和广度。这种交流也需要避免话题污染,不管说到多远、多深,都要做好"主持人",把交流拽回到主要话题上。

2025年元旦
今天是元旦节,今年很特殊地不调休,因为这一天刚好是周三,它不好调!
周三这个时间点真是绝妙,它充分地满足了人们做二休一的梦想。所以这周是美好的,上二休一,再上二休二,绝妙!
昨天晚上我做好饭之后就叫女儿和儿子出来洗手吃饭,没想到没过多久老婆也回来了,我还以为她会上班到晚上九点后,因为她本来是下午两点上班,上的晚班。但是现在却回家吃饭了,还好我煮饭的时候放了两杯米,是四个人的份量,菜不多,但是也够四个人吃。
她这工作才上班不久,平时也没有听到这个新单位的什么好话,本来以为一周都干不了的,没想到上了两周。很明显了,她这是把老板炒了。炒了就炒了吧,今年她已经换了几次工作了,从物业管理到婚恋,从婚恋到情感咨询,再从情感咨询到教培,要是她把上班遇到的奇葩公司和奇葩的客户记录下来也是一本精彩的小说了。
辞了就辞了吧,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于是吃完晚饭就去新开的广州塔广场散步,喜茶今天还有开业优惠:第二杯半价,再去薅点羊毛。
听老婆说楼下有很多年轻人在卖气球,原来菜鸟驿站那里的很多气球和氦气是为了跨年准备的啊,儿子在路上拿到了别人送的一个爱心气球,一跳一跳地到了广州塔广场。我们在那边买了奶茶之后想到二楼去的时候被保安拦住了,说是不能带气球进商场,于是就在户外坐了一会,然后不久又有保安过来说我们的气球被管制了,要么绑到一边,要么放飞,然后我们就走了,想到广州塔里面看看人流多不多。
到了广州塔里面发现实施客流量管制了,只能单向行走,我们绕了一大圈才从江边走到海心桥,然后从港航大厦那边回家。
得亏我们走得早,今天早上看新闻的时候发现越晚人流越大,有人等打车等到凌晨四点。
回到家后儿子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电影看,于是我给他下载了一部成龙的电影《熊猫计划》来看,虽然网上的评价不好,但是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搞笑就行了。我陪着他把电影看完后就让他洗洗睡了。
而我却是继续把我的工作搞到了一点半,主要是解决微信付费红包封面的事情,还有小程序上线之后的测试。
今天早上我睡到了九点半才起床,但是因为忘记调儿子上学的闹钟了,七点被叫醒,关掉闹钟后继续睡。起床做好早餐叫那三个家伙起床吃完之后,分配家务各自忙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出门去吃午饭。
老婆是湖北的,前两天她知道一家地道的湖北菜在大塘,要带我们去吃家乡味。孩子们最爱的是炒豆饼,我喜欢粉粉的莲藕汤,老婆还对酒酿丸子念念不忘。到了饭店之后已经十二点多了,点了六七个菜,满满一桌子,吃饱了都还剩下一个鸡没怎么吃,就打包带着走了。
我们的计划是吃完饭去不远的海珠湖走走,先是从一个站的公交车到龙潭地铁站,然后坐新开的11号线到大塘站C口出去不远就是海珠湖了。我们一家上次游海珠湖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儿子甚至对海珠湖没有记忆,女儿本来不想去海珠湖想直接回家睡觉的,被老婆拉住了,她有点不太情愿,我为了稳住她,也时不时地给她打开手机让她打发一下时间。
我们沿着湖边走,儿子一看到别人喂鱼就迫不及待地要拿出从家里带的馒头来喂鱼,我控制着馒头的使用,先是给了他半个,然后一边走一边看到鱼多的地方再给他一点来喂。
我们是顺时针沿着湖走的,在观鱼亭又喂了一会鱼,然后继续往前走,看到一群鸭子,又喂了一下鸭子。走累了我们就在一处坐下来休息了十几分钟,儿子像小马达不知道累一下,从没停过,又是摘苍耳来扔到我们衣服和头发上,又是捡小石头、小土块扔到水里。
然后往前走的路上我捡到一根长长的像芦苇的花一样的东西,他爱不释手,一路上又是当扫把,又是当武器,把那上面的花苞子打得到处都是。
途经一处观鸟台,那里有望远镜可以看小岛中的苍鹭,他又要跑过去排队用望远镜看苍鹭。小岛上的鸟很多,我用肉眼就能看到很多的大鸟在飞翔。我想起最近看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面就有很多苍鹭。
看完鸟后我们快走回家了,因为实在太累了。到家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简单煮了点饭,配合着打包回来的两盒菜再煮个简单的汤就把晚饭对付过去了。刚才我又收到了微信付费红包封面的审核通知邮件,通知我被拒绝了,因为没有商标授权。
我复盘了一下昨天通过审核并上线的红包封面,发现上架的那个我发了证明材料,证明我是用AI做的,不需要任何的授权和商标。于是我又提交了两份文档过去,希望明天能收到审核通过的邮件,在中国要上线点东西实在太难了,各种门槛和审核。我的小程序昨天上线,也是从17号开始搞,各种改名、按要求修改、认证、备案,终于在2024年最后一天可以预上线了,但是我的支付功能还没有搞定,希望明天能有头绪怎么搞。
最近在2025年的第一天,祝大家新的一年顺风顺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年度总结今天就不写了,过两天再写。
你的AI agent能卖多少钱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什么决定了你的AI Agent能卖多少钱?
记住这个公式:
场景价值=人数单位时间用人成本使用频率单次效能节约时间
举例,如果有个企业内部流程:
每天有100个人使用该功能,每人每天使用10次,通过AI,每次缩减5分钟。这个人的企业用人成本是15000/月
那场景价值就是:100105=5000分钟/天,一个月就省下500021.75/60=1812.5小时 这些小时值多少钱呢?15000/21.75/81812.5=156250
相当于这个场景理论上制造出了15.625w的额外收益
我们用这个来计算场景价值,评估提升收益
所以如果你的客户是一个小C端,你就卖不上钱。因为人数=1,用人成本可能也低
但你的客户是个人多的传统企业,你就有大机会。尤其是重人力的业务
说到这里,我再来说说企业一般如何看待AI Agents的投入
企业在这方面改造的判断决策,基本判断是ROI>=50,甚至ROI>=100
如果找不到这种场景,宁可不做
很多人会很诧异,为什么不是大于1就干
小场景,不涉及大调动的,当然可以
但牵扯较多问题的需要协调的,就不行
因为这里面牵扯了大量的组织形态改造和人员变动
有这些东西,就牵扯进去老板的时间
原本老板本可以投入时间去盯扩大GMV的事情,结果因为这个事情牵扯了老板的精力,那投产比就会重新计算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推动这个Agents在企业管理进程中的阻力,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ROI>50甚至100的足够强有力的证明,是没办法有动力下决策执行的,除非这个老板本身极度坚定必须要整改
所有大公司内部构建AI Agents,在场景探索上,基本会遵从三个原则:
- 由简至繁:
先解决简单问题,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 由点及面:
一个职能搞定了,扩散多个部门的相同职能
一个链条的单点搞定了,再继续搞定下一个点,直到链条整体提升
- 由内向外:
从内部解决,而不是寻找外部场景
内部解决好,开始抽象成中台解决方案,提供到更多业务,做成产品对外售卖
另外,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内部如果找不到,不如就先裁撤掉,反正事物发展就是这样的,臃肿了就精简,精简后就会再变快,然后又臃肿,事物就这样螺旋上升的
没必要非得死命等内部人发现场景,有时候给点儿压力,反而问题又都不是问题了,裁到最差无非就是把不挣钱的业务关停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企业离开谁都可以运转
2024年12月4日老婆又辞职了
早上送儿子去上学之前我照例叫老婆起床,因为平时都是要我送她去坐地铁的,她上周天天都要我等,我有点不耐烦了,不过她说不用我送。我回来之后她都还没有起床,因为我九点半要出门去谈事情,我也就没有管她,然后快9点的时候她才出门我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这肯定是已经迟到的了,按她之前的那些迟到的同事要请大家吃东西的例子她肯定不干的。果然,在下午我谈完事情回到家时发现她躺在床上,我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也没有回答,我太累了,想去弟弟床上睡半个小时再说。等我起床准备去接弟弟放学的时候我看到她坐起来了,我就去关心她一下,问是不是病还没有好,她说她去办完离职手续就回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我还是有点失望,跟她说过很多次,只要不开她,就不要辞职,起码要找到下一份工作再走。结果就是不听,跟我们结婚前一模一样,那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她从来就不听我的。
我只希望她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增加我的负担,甚至能帮我一下,让我可以不用被接娃的时间所束缚,可以外出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了。
现在已经9点点了,她还躺在床上,我早上炒好了菜叫她吃她也没有起床。无奈的很